要安排在南锣鼓巷95号的那个。"军官抬起头,上下打量了李铭一番,
然后站起身伸出手:"欢迎回国!我是郑铁山,负责西城区的安全工作。""李铭,
航空工程专业,"李铭握住郑铁山的手,感觉像被钳子夹住了一样,"谢谢安排。
"郑铁山的目光锐利,却不失温和:"刘处长说你是个人才,懂飞机发动机?
这可是国家急需的技术啊!""略懂一二。"李铭谦虚地回答。郑铁山笑了:"不用谦虚,
上级已经打过招呼了。你的档案我看过了,很干净,家境清白,思想进步。
南锣鼓巷95号那个院子住着不少工人,有利于你了解国情,融入集体生活。"接着,
郑铁山拿出一张表格和一本小册子,递给李铭:"这是暂住证和粮食关系转移表,
需要你填一下基本信息。今后有什么困难,可以直接来找我。"李铭接过表格,
认真填写起来。他注意到表格非常简单,
只需要填写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籍贯和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。填完表后,
郑铁山盖了几个大红印章,又在一本登记簿上记录了一番,然后站起身:"走,
我跟你们一起去南锣鼓巷,顺便看看那边的情况。最近南锣鼓巷住户有点矛盾,
我正好去调解一下。"三人一起下楼,上了那辆吉普车。郑铁山坐在前排,
时不时指点司机走哪条路,熟悉得像是自己的后花园。
"南锣鼓巷是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,"郑铁山介绍道,"胡同文化啊,外国可没有。
院子里住着各行各业的人,有工人、教师、干部、商人,
还有些是旧社会留下来的……"说到这里,他的语气微微一沉,"总之,是个微型社会,
麻雀虽小五脏俱全。"李铭点点头,心里却紧张起来。
如果真的是《情满四合院》的那个院子,那里的人物可都是"名人"啊!
不知道实际见到会是什么样子。车子拐了几个弯,驶入一条略显狭窄的胡同。
两侧是青砖灰瓦的院墙,偶尔能看到红漆的大门,门上钉着铜钉或铁环,显得古朴而庄重。
"到了,这就是南锣鼓巷...